体育培训监管机构的管理标准与实施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体要求
1. 适用对象:课外体育培训主要面向718岁儿童青少年,学龄前儿童的体育培训行为参照执行。
2. 培训主体:包括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机构、体育运动学校、学校体育社团等。
3. 培训宗旨:贯彻党的教育、体育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体育精神,防止外来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4. 场地设施:培训场地应符合安全、质检、消防、卫生、环保等标准,体育器材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
二、准入审批(审核)
1. 审批程序: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批实行属地管理,举办者需向所在地的县(市、区)体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申办材料。
2. 审批标准:培训机构需具备与所实施培训活动相适应的场地、设施设备、培训经费、机构章程、培训教材、相应职业(专业)能力的教学人员等条件。
3. 审批时限:县(市、区)体育行政部门或审批机关应当于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三、课程要求
1. 课程内容:课程应与培训对象的年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等相匹配,具备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和内容,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运动伤害。
2. 学员与执教人员配比:原则上每班次培训的学员人数不超过35人,超过10名学员的培训应至少配有2名执教人员。
四、从业人员要求
1. 执教人员资质:应持有体育教练员职称证书、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颁发的体育技能等级证书、体育教师资格证书等至少一种证书。
2. 外籍执教人员:应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并做好外籍执教人员持有资质证书的认证工作。
五、内部管理要求
1. 财务管理:培训机构应建立财务管理、账户管理、收退费管理等方面管理制度,规范运行。
2. 收费标准:收费标准应在醒目位置公示,单次向学员收取课程费用的时间跨度不超过3个月。
六、安全要求
1. 安全制度:培训场所应将各类安全制度、安全注意事项和特殊要求、平面示意图及疏散通道指示图等悬挂在明显位置,设置醒目的安全指示标志,并确保安全疏散通道畅通。
2. 急救设备:培训机构应配备常规医疗急救药品及设备,鼓励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七、宣传引导
1. 正确行业理念:各地、各单位要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体育对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综合价值,树立“健康第一”的舆论导向,坚决抵制“应试体育”思维。
这些标准和细则旨在规范体育培训市场,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确保青少年在课外体育培训中的安全和健康。最近体育培训行业可是热闹非凡呢!家长们纷纷为孩子挑选各种体育培训班,希望他们能在运动中健康成长。不过,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得有专业的体育培训监管机构来保驾护航。今天,就让我带你一探究竟,看看这些监管机构是如何制定管理标准与实施细则的。
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体育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校外体育培训机构迎来了政策红利。与此同时,持证上岗、规范监管也将进一步加强,教练资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这不,安徽中安智跑体育教育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安徽省首家体育人才培训服务示范企业,就积极响应了这一号召。
各地纷纷出台地方标准,以规范体育培训机构的运营。比如,《河南省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指南(试行)》就为设立培训机构列出了一系列门槛。除了注册资金、从业人员资质、体育器材和场地等要求外,还要求体育主管部门出具同意意见书。中小学校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校外培训机构,这无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专业的学习环境。
在场所设施方面,《管理指南》也有明确规定。培训机构教学场所使用面积不少于办学场所总建筑面积的2/3;棋牌类体育项目每班次培训的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3平方米,其他体育项目每班次培训的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5平方米。此外,培训场所应预留安全距离,确保不拥挤、易疏散,具备与所开展体育培训运动项目相适应的场所空间。不得使用居民住宅、地下室、半地下室及其他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
安全保障方面,《管理指南》同样要求严格。培训机构办学培训场所必须符合国家关于消防、住建、环保、卫生、食品经营等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并达到一系列相应要求。此外,鼓励培训机构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以应对突发状况。
在对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的资质以及人员配置的具体要求上,《管理指南》明确,教学人员、教研人员应持有以下6种证书中的至少一种:体育教练员职称证书、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颁发的体育技能等级证书、体育教师资格证书、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人才评价机构颁发的体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经省级(含)以上体育主管部门认可的相关证书。与此同时,培训机构原则上每班次培训的学员人数不超过35人。
在地方实践方面,各地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浙江省体育局标准论证会专家组同意,在浙江省体育局正式立项《体育培训机构服务管理规范》地方标准。这无疑为体育培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然,体育培训监管机构的工作还任重道远。随着校外体育培训行业的快速发展,监管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如何管好用活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成为摆在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体育培训行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体育培训监管机构在管理标准与实施细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安全、专业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他们的保驾护航下,孩子们能在运动中快乐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